在傳統(tǒng)種植領域,上頜骨極度萎縮對種植手術會有一定的限制,一方面需要大量植骨(也叫骨增量手術),另一方面加倍延長了種植戴牙的時間。
畢竟在做完植骨手術后還需要4-6個月左右的恢復時間,使植入的骨粉或自體骨與我們自身的牙槽骨融合。
不過,有些人會在植骨后發(fā)生感染的情況,有些人可能會出現骨粉外漏、吸收的情況。
所以,用大量植骨的方法來增加牙槽骨的骨量,不是一項太好的選擇,那么,對于這類病癥,該如何是好呢?
近兩年種植領域新出的“穿顴骨種植”、“穿翼板種植”倒是個不錯的種植修復方法。
或許大部分人還沒聽說過這個“穿顴骨和穿翼板種植”技術,那就請看下圖及下文所示。
這就是上頜骨缺失的穿顴骨種植病例術后全景片:
圖中那兩顆長達30-50㎜的種植體,就是顴骨種植專用的超長植體,通過牙槽嵴頂頰側直接進入顴骨。
顴骨的硬度高,將植體固位在這個位置,穩(wěn)定性也比較好,而且,只要手術成功,后期基本還不會出現常規(guī)種植比較常見的骨吸收后遺癥。
這是穿翼板種植牙病例的術后全景片圖:
在這個病例中,醫(yī)生對上頜進行了雙側雙穿翼種植,將4顆13-18㎜長的專用植體,從7號牙位點植入在翼內板和翼外板之間的翼突窩中,也叫蝶骨。
由于翼板是雙層的,骨質硬,所以,植體也可以在此處獲得較大的支撐力度,而且還可以保留上頜竇的完整性。
穿顴種植和穿翼種植有個共同的優(yōu)點:
就是可以避免上頜骨大量的植骨,因為它的固位點并不在牙槽骨中,是上頜骨重骨吸收或缺失情況下的一種有效替代治療方法。
那么,咱們廣州做穿顴穿翼種植的醫(yī)院和醫(yī)生都有哪些呢?
反正,上圖的穿顴骨和穿翼板種植病例,都是出自廣州暨南穗華口腔醫(yī)院天河院區(qū)的馮智強院長。
馮智強醫(yī)生,也是目前廣州市極少可做穿顴穿翼種植的醫(yī)生哦~其實,國內掌握該種植技術的醫(yī)生也比較少,想必將來會日益增多,畢竟該技術是解決上頜重度骨缺失的一種治療方法嘛。